开题报告范例
毕业论文题目: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浅析
一、选 题 目 的 和 意 见
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农民失去土地,目前中国因土地征收而失地的农民已达6000多万,十多年来政府努力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目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他们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边界,依靠着少的可怜的征地补偿,艰难的生活着,境遇十分悲惨。这些失地农民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化过程中大规模失去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并随之失去一系列重要权利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这些失地农民形成了一个游离于社会的特殊人群,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他们是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就是国家是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核心;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搞好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的根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城市化社会政策的必然选择。
在贵阳花溪石板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去土地后生活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就业困难。保障标准低,而且单一,所有失地农民均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失地农民未来的生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失地农民保障问题进行作专题研究和探讨,才能化解这一群体带来的社会矛盾,并在一定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以后的生计问题。
总之,只要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近忧远虑,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才能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问题一直得到国家重视,在学术界有关失地农民保障理论性著作迅速涌现。
张良悦《土地发展权框架下失地农民的补偿》(《东南学术 》2007年第6期)提出:在土地征用中应明晰土地发展权 ,并保障土地发展权收益对失地农民资源禀赋的补偿 ,从而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转换和社会保障的安置。文中提出了:首先是土地的征用价格就应划分为两个部分:土地使用权价格和土地发展权价格。说明了只有在把农民从家庭农业的就业能力转换成非农就业能力之后 ,土地的征用才是真正的有效配置。其次是土地发展权价值如何平衡的问题。
王昌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土地合理补偿探析》贵州社会科学196期第4期,对土地征用补偿的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分析,对.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分析与地农民合理土地补偿的基本要求都提出了高水平的见解,并提出:一是得到合理的经济补 偿,使现有的财产不减少;二是得到合理就业安排 和发展,使现有的经济收入来源不减少;三是得到可靠的社会保障,如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荣莉、王志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征用农民的土地,大量农民变成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并且方式单一,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无业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要 建设贵州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贵州地区水电建设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征地补偿情况以及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失地农民自我发展和生活保障提供对策。
在国外对失地农民的政策中,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圈地运动,指出从纯粹的经济学意义上分析,即土地适当集中和土地用途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把一部分农业人口从土地上剥离出来,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市民和产业工人转变,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国内一些地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认真、妥善地处理工业化、城市化与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关系,如有的地区实行开发性安置失地农民的办法,采取“留地集中安置、综合开发建设”、地权入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方式,让农民获得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土地的增值收益,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相对长期的可持续保障。有的地区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和解决劳动力再就业结合起来,实施“土地换社保”工程,让失地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加强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实证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提出必须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才能顺利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确保现代化建设与土地用途农转非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土地征用补偿的实践经验,指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长期以来征地补偿范围小、项目少、标准低,必须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改进征地补偿办法,从土地对于农民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的角度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土地征用补偿要考虑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经济补偿,还要考虑土地用途转变后地价增值给予失地农民相应程度的补偿。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征用法制建设,加强土地征用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机制,大力推进土地征用补偿法制化进程。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积极建立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好了失地农民问题就更靠近和谐社会的目标。笔者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1、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的现状;
2、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重要性;
3、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改善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措施。
四、重要观点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坚持把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扶持”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模式,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近忧远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
本次调查研究采取走访调查与问卷座谈为主,统计数据整理等方法,同时与参考文献相结合进行研究。利用家人是石板镇村民之便,深入石板镇调查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对策和建议,形成论文。
六、研究进度计划
笔者于2008年7月2日至28日在贵阳市花溪石板镇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现已完成对47个失地农户的调查研究汇总工作。
七、论文提纲
题目: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浅析
内容摘要: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土地占用数量越来越多,农民逐步丧失维护生计的土地资本,同时,失地农民也失去了重要的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本文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调查分析,来解析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失地农民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保障,措施
目录: 绪论
一、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重要性
1、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正原则的必然要求
2、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必然要求
3、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石板镇失地农民保障面临的问题
1.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生活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2、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存在不足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有明显差异
4、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5、失地农民社区管理混乱,生活质量不高
三、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
(二)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四)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失地农民转移步伐。
(五)建立健全居住安置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小区混乱局面。
八、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
1、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对策.经济参考报,2004-12-23
3、姜长云.农村土地与农民的社会保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
4、王克强.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 唐钧,张时飞.城市化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国社会学网 (http://www.sociology.cass.net.cn)
8、段羡菊,聚焦九亿农民的命根子[N],半月谈(内部版),2002年,第1期
9、李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57卷,第3期
上一篇: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浅析
下一篇: 关于贵阳云岩区社区建设的思考